指尖重生:断指再植技术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飞速发展,“断指再植”技术让无数患者重获希望。这项被称为“指尖上的奇迹”的手术,不仅关乎生命的完整,更承载着无数家庭对未来的期盼。让我们通过对信阳淮河骨科医院手足显微外科主任杜玮强的采访,来揭开这项奇迹技术的面纱。
断指再植:技术与时间的双重挑战
断指再植是通过显微外科技术,将完全或部分离断的手指重新接回,恢复其血液循环、神经功能和运动能力的高难度手术。根据临床数据,我国断指再植成功率已超过90%,信阳淮河骨科医院这样的专科医院甚至达到95%以上,杜玮强主任骄傲的介绍到。其成功的关键在于黄金救治时间——离断后6-8小时内手术效果最佳,若断指保存得当(干燥冷藏),可延长至12小时。需要注意的是,断指不可直接浸泡于液体(如冰水、酒精、盐水)中,否则会导致组织水肿或坏死。止血时避免用橡皮筋或布条紧扎,以免加重组织损伤。正确的做法如下:
1. 止血与包扎:用无菌敷料或清洁布类按压伤口并包扎,避免过度压迫。
2. 断指保存:用无菌敷料包裹断指,放入干燥塑料袋,再置于冰水混合物(0-4℃)中冷藏。
3. 快速送医:选择具备显微外科资质的医院,途中保持伤肢抬高。
4. 避免二次伤害:若断指被机器卷入,切勿强行倒转机器,应停止机器,拆卸取出。
杜玮强主任提醒:"许多患者因错误保存断指而丧失再植机会","断指再植不仅是接活,更要恢复感觉和功能,必须分秒必争。" 
技术突破:从“存活”到“功能恢复”的飞跃
传统再植手术以“接活”为目标,如今更注重手部功能重建。超显微血管吻合、神经束精准对接等技术使得术后手指感觉、屈伸、抓握功能恢复率显著提升。手术方法:
1. 麻醉:术前通常选择臂丛麻醉。在特殊情况下,可能需要全麻或是指肌腱鞘管内麻醉,以适应不同的手术。
2. 清创:清创是手术成功的第一步。多指同时离断时根据各指的伤情依次进行再植,未立即再植的指体应善保存。
3. 骨与关节的固定:骨端通常缩短12.5px以利于血管神经的吻合。若断指经过关节,可采用刚针进行早期关节融合或掌指关节成形术。
4. 肌腱、血管、神经的缝合:血管和神经的缝合需在显微镜下精细操作,使用专用的血管缝合线和针进行血管和神经的吻合,确保术后功能的恢复。
5. 皮肤缝合:皮肤缝合应采用间断缝合技术,避免过密或过紧的缝合,保证血流通畅。

一名56岁的刘叔分享经历:"去年角磨机操作失误导致右手拇指切断,医生连夜手术4小时,现在我能重新操作机器工作。"这样的案例,在信阳淮河骨科医院手足显微外科每月都有几十例上演。
术后注意事项:断指存活的多重保证
1. 绝对的卧床休息:术后7天之内,绝对卧床非常重要。剧烈或频繁的体位改变会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对脆弱的血管造成冲击,增加血管损伤或栓塞的可能性,进而导致指坏死。
2. 绝对禁烟:烟草里面含有大量的尼古丁和烟碱,这些物质会引起血管痉挛,血管通血不畅,会影响断指再植术后肢体的存活。
3. 保持指体周围的温度:为促进血液循环达到局部保温的效果,遵医嘱用60瓦烤灯为患者照射局部,照射距离为30~1250px。
4. 预防感染:断指再植术后局部若发生感染,会使吻合的血管栓塞,吻口破裂或发生败血症等。
5. 抗凝、抗血管痉挛:抗凝、抗血管痉挛确保血管处于通畅状态。
"树的成活第一步是栽下去,第二步需要细心施肥和灌溉。"杜玮强主任类比道,"断指再植同样如此,手术是第一步,术后护理是第二步,两者缺一不可。"
术后康复:确保功能恢复良好的关键
手术和术后护理是保证再植成功的关键因素,而术后康复则关系着功能恢复的好与坏。术后3周,患者进行患肢各个正常关节的主动活动,恢复各个关节的活动度,小重量提拿和夹持练习,锻炼和恢复手指肌力。术后4-6周,复查X光片后,根据门诊医师的判断,决定是否拔出固定关节或骨折端的刚针,并在康复理疗师的帮助下进行各患指指间关节或掌指关节的主被动活动,每日递增,以促进关节活动和肌力的恢复。
杜玮强主任强调:“断指再植的最终目的是最大限度恢复手的功能”。因此康复锻炼显得尤为重要,而本院康复医学科中西医结合的独特治疗理念为术后病人的早期康复保驾护航。"
医学指导:信阳淮河骨科医院手足显微外科,成立于2006年,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科室现有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2人,住院医师4人。有专业护理团队,能及时对术后病人进行观察、评估。科室能够独立开展断指再植、游离皮瓣、四肢血管神经肌腱损伤、骨髓炎、骨不连、并指及多指畸形、手指再造、术后钢板骨外露、皮肤缺损、褥疮、四肢畸形矫正等,在当地享有较高声誉。科室配备有抢救室、监护病房、中心供氧、中心吸引、多功能心电监护仪、可移动式空气消毒机等设备,为危重病人的抢救提供了保障。科室有血管多普勒检测仪、护架烤灯、红外线治疗仪等手足外科专用器材,体现了专科特色,为信阳老区人民提供更专业的手足外科服务。